刘基评传(出书版)第 13 章
② 《明史》卷百二十八《刘基传》。
【收藏茄书阁,防止丢失阅读度】
③ 刘辰:《国初事迹》。
④ 钱谦益:《国初群雄享略序》。
⑤ [清]夏燮:《明通鉴》编卷二,
海古籍
版社影印本。
① 朱元璋救安是以主
征,《明太祖实录》卷
二:"(癸卯
)三月辛丑朔,
率右丞徐达,参政常遇
等
安
。"② 刘辰:《国初事迹》。
是罢黜百家、表彰六经、尊崇儒学的汉武帝也王霸兼及、德刑并用。①
重刑
,外饰德化才是"汉家制度"的
髓。
表面看,朱元璋和刘基为政宽
度基本
致:
方面,
们主张宽政恤民。刘基的德治民本思想将在第六章中集中论述。朱元璋在明朝建立
,每逢论政,几乎无
谈论宽恤惠养,以
百姓"生息之
"。②如,朱元璋在洪武二年(1369)正月召见元朝旧臣谈论政事得失时,马翼认为"元有天
,以宽得之,亦以宽失之。"朱元璋则
以为然,曰:以宽得之则闻之矣,以宽失之则未之闻也,夫步急则踬,弦急则绝,民急则
。居
之
,正当用宽,但云宽则得众,
云宽之失也。元季君臣耽于逸乐,循至沦亡,其失在于纵弛,实非宽也。③另
方面,
们又都
主严整吏治。刘基在元代即
恨刀笔吏的擅权行为。明初任御史中丞,职在"纠察百司",史书对其整肃吏治的言论记载
多,但惩戒贪恶,
避权贵的行为甚多。这在第三章中业已述及。
朱元璋对盘剥、贪纵
民的官吏
表
恶,决心严肃吏治,曰:"如今
严立法
,凡遇官贪污囊害百姓的,决
宽恕。"①但是,朱、刘为政宽
的思想、实践的
容有所
同。
第,宽政的笃行程度
。
朱元璋寒贱,对民瘼有所
察,曰:"朕本农夫,
知民间疾苦。"②明初也实行了
系列的休养生息政策,但由于
是
位专制主义者,
的恤民政策、宽政言论,是从维护极权统治
发的,二者从本质
可能真正统
,极权的利益是通
剥夺百姓的权利而获得的。因此,"闻宽有之名,未见宽有之实"③是明初政治的
个重
特征。如,关于赋税,朱元璋的薄赋之论
多。
说"国家
养生民,正犹
保赤子,惟恐伤之。苟无常制(指赋制),惟掊敛以朘其脂膏,虽有慈
能收
子之心。"④但是,明初农民的税役仍然很重,形成了"或卖产以供税,产去而税存;或赔办以当役,役重而民困"⑤的局面。对苏、松、嘉、湖、常、杭课税极重,籍没了富民田产为官田,其
杨宪又以浙西土地膏
为名,增其赋税,每亩竟有多达二至三石的,与别
相比,
啻倍蓰,宽政恤民并无其实。
刘基虽然对官吏的监察严格,但对民也
有
恤,
其对滞狱冤
、降兵俘卒关心
切。
往往以天
应这
帝王也易接受的方法以
平反冤案、安
俘卒,阻止朱元璋滥杀无辜,有时
惜以忤怒帝王为代价。据《明史·刘基传》记载的即有以
数次。
旱,(刘基)请决滞狱。(朱元璋)即命基平反,雨随注。
太祖方刑
,基请其故,太祖语之以梦。基
:"此得土得众之象,宜
刑以待。"① 汉武帝曾说:"夫本仁祖义、褒德禄贤,劝善刑
,五帝三王之所由昌也。"(班固《汉书》卷六《武帝纪》元朔元年诏,中华书局1962 年版,第166 页。)
② 《明太祖实录》卷二十九。
③ 《明太祖实录》卷三十八。
① 《明太祖实录》卷三十八。
② 孙正容:《朱元璋系年录·洪武四年》,浙江
民
版社1983 年版。③ 《明史》卷
百三十九《叶伯巨传》。
④ 《明太祖实录》卷二十。
⑤ 《明史》卷百四十七《解缙传》。
三
,海宁降。太祖喜,悉以
付基纵之。
另次则是致使"帝怒"的三项为生民谋利的条陈。(详见第三章)可见,明初刘基
为宪台而心忧黎民。
第二,循法观念。
朱、刘都对隳废、腐败的政治恶
绝。刘基所谓"宋、元宽纵失天
,今宜肃纪纲"①,也是就整肃吏治而言的。这在洪武元年(1368)正月,朱元璋与刘基的
场论对中可以看
。②因此,严明法纪与惠
百姓是可以统
的(即
所谓"严而有惠
"),法制是保护生民的手段,而
仅仅是统治阶级约束民众的
手段。但是,刘基所说的"振以法令"并
是滥施刑
。
曾"请立法定制,以止滥杀。"①振肃纪纲是循法而行。
朱元璋与刘基所说的"立法定制"同,
允许采用"法外之法"、"律外之刑"。举凡
迟、族诛、墨刖、宫以及
筋、剁指、断手等均被作
法的惩治手段。
但因"梦"而任意"刑
"②,而且还在《
明律》之外"采辑官民
犯",条格律例,制定《御制
诰》及《续编》、《三编》,在洪武十八年(1385)、十九年(1386)颁行全国。这时,刘基逝世已十余年,《御制
诰》是朱元璋思想的直接
现。《
诰》判刑之重远
于《
明律》。例如收粮违限,依《
明律》
杖刑,依《
诰》则当
迟
。如果百姓持诰赴京面奏,官吏阻拦,即当族诛之罪。朱元璋对这些法外施刑功效的笃信,必然导致施刑
滥。洪武年间的几起
狱,
因有"族诛"的
法刑律,
辄诛杀数
,许多无辜民众
于非命。这与刘基"以止滥杀"的思想是截然
同的。苛刑滥施,必然导致法制的混
,以至"弊若蜂起,杀
亡家者,
计其数"。③整个社会都陷入
自危的恐怖气氛之中。
同时,朱元璋《诰》所设的峻令,
有很
的主观随意
。如《御制
诰初编·军
妄给
室第六》载,军
唐闰山到兵部妄告姚小五
史灵芝为自己
室。兵部
令唐、史完聚。姚小五告状,县衙怕得罪兵部,
敢为其
冤。朱元璋对妄取
之
的唐闰山未加追究,对渎职官员也
分
重,
律将有司官员"
行
斩"。治狱因其好恶,任意
重。而刘基等草创,其
又屡经改定的《
明律》则明确规定官吏
得"
成法","凡官司故
入
罪,全
全入者以全罪论,若增
作重,减重作
,经所增减论,至
者坐以
罪",
有
系列必须因循的量刑原则。因此,朱、刘循法观念的
本区别在于
是依《诰》,
是依《律》。
者是
君之"语录",① 《明史》卷
百二十八《刘基传》。
② 据《明太祖实录》卷二十九载,洪武元年正月庚辰,刘基曾对朱元璋说:"自元氏法度纵驰,
相蒙、遂至于
、今当维新之治,非振以法令
可。"朱元璋则曰:"
然,夫经丧
之民思治如饥渴之望饮食,??若更殴以法令,譬以药疗疾而加以鸩,将
救之乃反害之。"正月乙酉,朱元璋又问刘基"曩者群维角逐,生民
炭,
亡既多,休养难复,今国
已定天
次第而平,思历以生息之
何如?"基对曰:"生息之
在于宽仁。"朱、刘两次问对,相隔仅五天,刘基的回答似乎并
致,刘基素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,当
会曲意逢
。
本的原因在于
认为"法度纵驰"是因"
相蒙",即作为帝王与百姓之间联系的纽带--层层级级的官吏作
骫法,因此,"非振以法令
可",而对黎民百姓的生息之
,则应宽仁。
① 《明史》卷百二十八《刘基传》。
② 《明史》卷百二十八《刘基传》。
③ 《御制诰·逃
第十六》,《全明文》卷三
,
海古籍
版社1992 年版。
者为
国之法典。
第三,宽次第有别。
朱元璋主张立国之初应施以宽仁,说:"天
始定,民财
俱困。譬犹初飞之
,
可拔其羽;新植之木,
可摇其
,
在休养安息。"①明初百废待
,朱元璋确实实行了
系列的有利于安定民心,发展生产的政策,与元代滥施连坐法
同,明朝将建时,朱元璋曾说:"先王之政,罪
及孥。自今除
逆
,毋连坐。"②法律制度也"宽而有制",认为"网密则
无
鱼,法密则国无全民。"③《
明律》较元代的苛滥刑法明显有所减
。但是,明王朝建立
久,随着《御制
诰》等法外之令的颁行,朱元璋
开始了杀戮功臣、重典治吏,实行以
治国的方针。如洪武十五年(1382)的
印案,将各地方衙门
官主印的
律
,滥杀了许多无辜之
,即如当时有名的清廉官吏方克勤也
于
狱。朱元璋的义子
侄李文忠因为崇儒礼贤,左右多儒生,朱元璋也
杀其门客。直至朱元璋晚年,政治才稍事宽缓。①刘基则主张明朝方建,先革除弊政,
复宽政。《行状》载:或言有杀运三十年,公慨然曰:"使
任其责者,扫除弊俗,
二年
宽政可复也。"洪武八年(1375),刘基临终
月,对次子刘璟曰:夫为政,宽
如循环。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,祈天永命。刘基所构拟的为政宽
时间次序
约是明朝初建时
二年清除元末弊俗,俟"国威已立"
"少济以宽
。"③在御史中丞任
对李彬等
的忤法行为严刑惩戒,
是其扫除弊俗的表现。而"修德省刑"则是其
屡次申论的
容,即使归居南田,朱元璋
主"收平中国,非
可"时,刘基还是针锋相对地提
了
述政治主张。
第四,宽之论的目的
同。
刘基主张立国之初整肃纪纲,目的在于"复宽政",和实现宽政,民本、德治是其
本的政治观念。整肃纪纲的重点是治吏,也是为了保证实现宽政。而朱元璋的目的则稍有
同,
作为君临天
的皇帝,最关心的是何以江山永固,何以保证
使
权旁落,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,也是从这
本
提
发的,
旦兵革之创得以缓解、经济得以发展
,
惜使用
切手段,敛权
,滥施
威,以酷刑重典的威慑
量实现这
目的。因此,严刑重典,以
治国是朱元璋
本的政治策略。但是
于政治利益的考虑,
愿以
君的形象见诸臣民,载诸史册,还
戴
"加恩胜国"①的冠冕。因此,当朝臣提
整肃朝纲时,
以创残困苦之余,当休养生息予以否定;当有
提
刑用重典时,
则以"未闻用商、韩之法,可致尧、舜之治也"②答对。而实质洪武年间用刑之酷烈旷古罕见,仅使用
迟、枭示、族① 孙正容:《朱元璋系年
录·至正二十八年》,浙江
民
版社1983 年版。② 《明史》卷
《太祖本纪
》。
③ 孙正容:《朱元璋系年录·至正二十七年》。
① [清]赵翼:《廿二史札记》卷三十二《明祖晚年去严刑》条,中华书局1984 年版。② 《明史》卷百二十八《刘基传》。
③ 《明史》卷百二十八《刘基传》。
① 《明史》卷三《太祖本纪三》。
② 《明史》卷九十四《刑法二》。
诛等极酷之刑就"无虑千百"。因此,朱元璋的统治实质是"烈之治、宽仁之诏,相辅以行。"③"
烈之治"是其实,"宽仁之诏"仅是聊以掩饰的表象而已。
三、定鼎分歧
明代定鼎何?经历了较
时间的议定
程。最初曾有种种设想。有
建议建都关中,因其地
险固,为金城天府之国;有
认为洛阳是天地之中,四方朝贡
里适均;又有
认为汴梁、北平为宋、元旧京,可省民
。朱元璋则认为
安、洛阳、汴梁都
于北方,而供给
役全依江南,
甚
适,北平虽为旧都,但仍需更作,平定之初,民未甦息,也
宜考虑。金陵据
江天堑,为江南形胜之地,因此,当时建都金陵,群臣意见较为
致。金陵虽为六朝古都,但是"六朝折数
久"②,始终是朱元璋的
块心病。洪武二年(1369)九月,朱元璋提
在金陵以外,另以临濠为中都,仿古代两京之制。但这仅是表象,其实质在于"
意迁都",③理由是"
江
淮,以险可恃,以
可漕。"①显然这
理由仅是聊以虚饰的文辞,
本原因是临濠为朱元璋的故里,当时临濠是河南行省安
路所属的府治。如营建中都,工程之浩繁可以想见,与所谓"平定之初,民未甦息"的择都宗旨正相违背,因此,刘基
犯颜直谏,置朱元璋的乡曲观念于
顾,而直陈
:"凤阳虽帝乡,非建都地,王保保未可
也。"②从当时诸方面
看,刘基的建议基本正确。
首先,将建都与北元军的存在联系在
起,提
边围之虞,堪称卓识。当时,明王朝的新贵们仍沉浸在加冕晋爵的欢愉之中,忙于择都建宫,刘基所言,无异于
帖清凉之剂。当时"元都虽失,元主在遁,元臣拥兵各边,磨牙
血,与
为难,未尝斯须相忘。太祖既得天
,二十年中,与元兵相终始。"③元朝的军队实
犹存,
其有能征贯战、韬勇兼
的扩廓帖木
统率,确有南
之虞。其
徐达陇右受挫,伤生数万,正说明刘基这
建
的正确。如果
建中都,耗靡
财
,北部边患就会受到
漠。
其次,从经济方面看,金陵虽偏于东南,但于中国最富庶地区的中心,正所谓"财赋
于东南,而金陵为其会。"④建都金陵"四方舟运悉由
江至"③ 《明吏》卷九十四《刑法二》。
① 朱元璋在与徐达等私晤谈时曾表
其心迹。《明太祖实录》卷十四:"
退朝谓左相国徐达等曰:'卿为生民计,推戴予。然建国之初,当先正纪纲,元氏昏
,纪纲
立,主荒臣专,威福
移,由是法度
行,
心涣散,遂致天
。"立国之初是朱元璋在公开场
谈论休养生息次数最多,
同意刘基"振以法令"的时候,看似矛盾,其实正是"
烈之治、宽仁之诏,相辅而行"的表现。② 刘辰:《国初事迹》。
③ 刘辰:《国初事迹》。对此《明太祖实录》卷七十九载:洪武六年二月丁丑:"礼部奏制中都城隍神主,主用丹漆,字以金,旁饰以龙文,如京师城隍之制。尚书陶凯因奏:'
祭,以何主居
?'
曰:'从朕所都为
。若
迁都中都,则先中都之主。'"① 《明太祖实录》卷四十五。
② 《明史》卷百二十八《刘基传》。
③ 《明事断略》《故元遣兵》条,丛书集成初编本。
④ [明]丘浚:《学衍义补》卷八十五《都邑之建》,四库全书本。
⑤,运输十分捷。况且金陵与临濠相距
远,营建中都并无太
的意义。但是,朱元璋当时并没有采纳刘基的建议。洪武二年(1369)九月即"始命有司建置城池宫阙,如京师之制焉。"①但最终在刘基去世之时(洪武八年四月)
自撰写祝文,到中都圜丘祭告天地,被迫"检制其心",罪已息民②,"罢营中都"③,九月"迁凤阳府治于临濠新城"。④连续六年的营建,靡费极
⑤,最终罢建,足资证明刘基的建议是"逆耳"忠言。
除此之外,朱元璋与刘基在任相选问题
也有分歧,朱元璋没有采纳刘基的建议,任用杨宪、汪广洋、胡惟庸为相。但结果杨宪因怙宠,汪广洋因巽懦,胡惟庸因
逆,无
在朱元璋的刀斧之
得以幸免。这固然因为等领枢
的丞相是朱元璋建立
度集权统治的障碍,但胡惟庸等
的恣肆专行,缺乏任相的才
,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
化的重
因素。
1.极品上门女婿 (1 月前更新)
[不吃鱼的猫儿]2.家岭(1 月前更新)
[作者不详]3.双姓恋挛抽挛刹(1 月前更新)
[御女挣钱去修膜]4.BE狂魔陷生系统 (1 月前更新)
[稚楚]5.和影帝扦夫上了离婚综艺侯(1 月前更新)
[日日夜夜,偷偷念你]6.我的警局侯宫录 (1 月前更新)
[射姬]7.少辐的悲哀 (1 月前更新)
[榆木防尘]8.步步通天 (1 月前更新)
[骑鹤东巡]9.人鱼之歌 (1 月前更新)
[手冢亚美]10.(精灵虹可梦同人)我在虹可梦世界开餐厅 (1 月前更新)
[随风踏雨]11.刘基评传(出书版) (1 月前更新)
[周群]12.美少女纯纯隘恋 (1 月前更新)
[匿名]13.医盗官途 (1 月前更新)
[石章鱼]14.妈妈的不归之旅 (1 月前更新)
[ccav1988]15.我的斧秦是伏地魔 (1 月前更新)
[伪太阳的狮子]16.销售就是搞定人(精) (1 月前更新)
[谢国计]17.老婆去卖饮[完] (1 月前更新)
[佚名]18.按蘑圣手 (1 月前更新)
[东门小官人]